海上之美,上海之魅——记第八届海派文化周

发布时间:2016-07-07投稿:宋桂林 部门:文学院 浏览次数:

       6月27日至7月4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第八届海派文化周活动火热开展。本届海派文化周分两大特色版块,系列讲座与外游寻访。期间先后邀请了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及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关德来校开讲。同时,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海派文化研究中心融合前几年的路线设计了11条线路,供文学院2015级新生组成“外游寻访考察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直观感受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蕴。

系列讲座,一年一会,推陈出新

       6月27日上午9时,第八届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海派文化周第一场讲座在宝山校区社区学院多功能厅报告厅举行,为今年的海派文化周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中国作协、上海作协会员王周生女士为到场师生作了题为《在文学中多活几辈子》的精彩讲座。在讲座中,王周生女士按照时间顺序,分几个部分着重介绍了她的文学经历。无论显示的境遇如何,她从未停止阅读文学作品,也深深明白文学带给她的各种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她还列举了很多她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她把它们记录下来,又通过文学的方式,将她的感悟传递给更多在文学中汲取营养的人。最后,王周生女士不无感慨地总结道:一个人只能活短短的一辈子,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用心体会书中的世界,那么我们就能在文学中多活几辈子!

        6月28日上午9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扬教授做了一场题为《城市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写作》的报告。他在讲座中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现代文学即关于上海历史的文学。茅盾的作品有三个“大”的特点:大上海、大人物和宏大叙事。茅盾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灵魂,上海不仅仅是个现代都市,它更是一座国际金融城市。茅盾的作品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空间内,用一种全景式的描述方式,展现了上海各个社会方面之间的博弈,是我们研究上海这座城市时必不可少的文学读本。

       6月29日,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先生做了题为《孤独地走在前头——海派文化的独特性》的讲座。在讲座中,毛时安先生点明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果说中国是一张弓,长江是弓上的箭,那么上海就是蓄势待发的箭簇,这使得上海的文化也具有平面化的开放和扩张特点。此外,他着重介绍了以石库门为代表的上海的住宅建筑文化,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上海经济的发展脉络。讲座最后,毛时安先生也对上海的海派文提出了总结和概括,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文学作品方面的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6月30日上午9时,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李关德先生应邀至上大,为文院师生带来《海派文化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在讲座中,李关德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战略发展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海派文化元素,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了解“海派”源于艺术流派的创新;二是要传承海派文化,激发创作性和想象力,为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增添活力;三是关注创新人才成长和科技新元素培育。最后,李关德先生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在需要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我们需要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容并蓄的自我净化,吐故纳新的推陈出新,将海派文化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

       海派文化周举办至今,每年一度的系列讲座已经成为上大师生期待的文化大餐,亦是钟爱的精神盛宴。

外游寻访,脚步丈量,知行合一

       在2016年的海派文化周外游寻访板块,研究中心根据之前的走访成果与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线路的优化、调整,推出了包括“邬达克建筑线”、“徐汇线”、“虹口线”、“老城厢线”等共达11条的升级版寻访路线。区别于以往,今年的海派文化周又添新形式。文学院积极申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创新活动形式,“海派文化寻访——2015级文学院新生暑期实践活动”入选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B级立项。

       以文学院2014级新生为主力的“寻访考察队”在海派文化周期间对相关路线进行了实地走访。7月4日,考察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展示的形式汇报了他们的走访成果。

       于文院新生而言,海派文化周作为认知实习的课程是他们进入专业学院之后的第一课。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作为地方高校,在激发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关注,对于海派文化的自觉传承上一直持续努力。文学院作为基础学院,在此过程中,也在一直创新形式、创造机会。(文学院侯雨薇)